庚子年春节,回乡的火车上,我用Surface随手涂鸦了一幅简笔画,起名叫「缝缝补补又一年」。没想到刚补好的,就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撕碎。都说2019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,果然,天灾人祸,这样的2020开年,给整个经济环境带来了一个压力山大的开场。

就像近代每一个庚子年一样,这个全新的庚子年一开始就显露出了獠牙。受到疫情的影响,这是印象中第一个哪也不能去、蜗居在家的春节。也因此,我打开了注册多年的公众号,希望能写点什么。

20号从北京坐高铁回大连,刚上火车就收到震宇的微信,说「记得带口罩」。我当时还不以为然,对这个信息不够敏感。到了大连后发现朋友圈开始刷屏,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。

生于和平年代,从小到大除了非典期间高中每天量体温外,三十多年从未亲身经历过重大的社会事件。我的生活,就像是在一个稳定的几何体上跨越几个面的那条波动的线。几何体是稳定的,因此我的成长、挫折,甚至未来的规划,都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进行的。

我和许多同龄人一样,天生有一种莫名的乐观,觉得坏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。看新闻里武汉人的遭遇,其实就像看中东战火中的人们,那是「遥远的哭声」。但当封城传言四起,学校延迟开学、春节假期延长、公司启动远程办公时,这些看似遥远的事开始逼近。

这个几何体的震动,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「面」与「线」的局限。我开始反思:我对未来所有的规划和希望的意义是什么?因为所有意义都建立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。如果环境不再稳定,我的规划是否还成立?我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?

或许,所有宏观的研究,最终都要回到微观。就像研究宇宙最终会回到夸克,对社会的思考,最终会回到「生命的意义」。

平时忙忙碌碌,这样的问题,只有闲下来才会浮现出来。每隔几年,我都会想起这些问题,也因此很久没写东西了(刚毕业那会儿我可是个愤青博主),因为这些问题永远没有答案,而其他的事,似乎写出来都显得没有意义。

前段时间听了许小年教授的演讲,教授说:「常常思考这些没有答案的蠢问题,其实是有意义的。」 我理解,可能因为那是一种「追寻意义」的方式,尽管永远没有答案。

有人说:「真正的勇士,是看清了世界的真相,仍然勇敢面对。」 但我觉得,更像是:「明知道自己可能永远看不清世界的真相,仍然勇敢面对,并持续追寻意义的人,才是真正的勇士。」

做个勇士吧,去体验,去思考。

—— 庚子年第三天,乱七八糟地写下以上文字,算是个开始,用这个号记录一些自己的体验与思考。